1958年,鋼花飛舞濺星紅,湖南省第一爐鐵水、第一支棒材、第一卷板材陸續從這里誕生。
歷經時間淬煉,如今的漣鋼朝著“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大步邁進,已成為中南地區重要的精品鋼材生產基地。
從船舶到汽車,從建材到家電,其產品不僅走進了千家萬戶,更在新世界奇跡港珠澳大橋、“高鐵心臟”“復興號”的核心部件、全球在建裝機規模最大水電站白鶴灘水電站等眾多國家名片、重點工程上刻下了閃亮印記。
以“黨建+人才”雙向賦能,漣鋼聚“烈火”、強“熔爐”,在新時代勇毅前行,抖擻鋼鐵雄風。
燒旺胸中“烈火”
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
走進漣鋼熱軋板廠,燒得火紅的鋼板沿著生產線穿梭而過,滾滾生產熱浪撲面而來。
在這里,一塊30余噸的板胚軋制節奏不到2分鐘,可謂倏忽而過。而要軋成一卷好鋼,60余項指標均需精準把握。漣鋼熱軋板廠軋鋼乙班就靠著對每一個環節、每一處細節的精益求精,榮獲“全國工人先鋒號”。
“熱軋板廠生產高附加值、高難度的品種鋼比例已提升至80%以上,生產節奏、時間控制、產品工藝都必須上臺階。”該廠生產車間負責人介紹,據測算,熱軋板廠軋制節奏每提升1秒,可降低成本1000余元。
漣鋼熱軋板廠軋鋼乙班從執行工藝規范到班員個人專業技能素養找差距、看問題,提出30余項改進建議,先后成立軋制節奏、成材率提高、成本改善等攻關小組,開展持續性攻關與關鍵工序與工藝的改進、提升,軋制時間一再縮減,累計降幅超過20%,但各項指標超額完成目標,軋制效率穩步提升。
而像漣鋼熱軋板廠軋鋼乙班這樣在技術上攻關、在細節上過硬的對標先進班組,漣鋼評比表彰了41個。
這得益于漣鋼聚焦主責主業,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將黨建深度融促生產經營作為深化引領促發展的“關鍵一招”。
黨的領導是國有企業的“根”與“魂”。近年來,漣鋼實施“黨建+提質創優”全員標準化鞏固行動,以鞏固質量、安全、設備標準化為重點,開展“三對標四創優”競賽活動,實施“書記聯項目”285個,評選300余個黨員精品崗、80余個示范崗,促推77項重要技術經濟指標進入行業前五,27項位列第一。樹牢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組織百余名黨員發展對象參加集中培訓,39名“80后”“90后”優秀青年人才先后走上管理崗位。
“烈火”熊熊,匯聚發展合力。漣鋼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理念,辦實事,促穩定,解決職工反映的焦點問題85個。抓好質量、安全、標準化、奮斗文化培育,6人獲評全省首批特級技師,12月將新增2名首席技師與2名特級技師,除了41個對標先進班組外,還評比表彰32個質量先進班組、30名質量明星。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創效有聲有色,51次刷新日產、月產紀錄,“五小”創新創效選題立項55項,“金點子”創效2800萬元。
淬煉人才“熔爐”
為優質人才提供最優質服務
在漣鋼技術中心,綠茵遍地、花草飄香、梧桐成排。
8號樓,一座并不起眼的小樓房,這里是漣鋼30余名博士的辦公場所,它還有另一個名字“最強大腦”。
“得益于人才強企戰略,很多科研成果都是從這棟樓里醞釀、發酵和成熟的。”漣鋼技術中心青年突擊隊、耐磨高合金鋼產品研發團隊負責人陳奎坦言,公司每年為他的團隊提供不低于300萬元的研發經費。
2021年,從東北大學鋼鐵冶金專業畢業、取得工學博士學位的陳奎,入職漣鋼。按照漣鋼的人才引進政策,陳奎獲得一套近300平方米的住房,其配偶也完成工作調動來到婁底團聚,“在這里,不用考慮生活上的事,只需要全心全意干好工作。”
目前,陳奎所在團隊依托項目獲得的薄規格耐磨鋼板國內市場占有率達70%以上,穩居第一;團隊每年為公司創造比較效益過億元。
在這棟樓里,還有肖愛達博士團隊,成功開發出世界工程機械使用的最高強度級別1300MPa級鋼;曾斌博士開發出碳含量最高達1.2%的超高碳鋼,填補國內連鑄連軋生產高端工具鋼的空白;隋亞飛博士將部分高強鋼的精煉成本節約了15%,電工鋼在終端用戶的使用時效損耗最高降低了75%……
一群來自五湖四海的博士為何在漣鋼能夠煥發勃勃生機?“法寶”在于重視人才、厚待人才、禮遇人才。
11月26日,北京科技大學鋼鐵冶金專業博士肖微迎來“喬遷之喜”,搬進漣鋼第三處博士樓群“鋼都·梧桐里”的近300平方米復式新居。“這是漣鋼的博士分房。入職時的每一項承諾,公司都兌現了。”肖微介紹,“梧桐里”之名取“有鳳來巢”之意,在她所居住的樓棟,已分配了10余名博士住房。
高端人才入職漣鋼,有“筑巢”行動保駕護航——
工作上,實行高端人才差異化協議工資制,收入有保障;以博士、技能大師、首席(特級)技師等個人名字命名工作室,在科研經費上優先保證;聘請高端人才為漣鋼科學家、首席專家、專家、研究員,津貼最高達100萬元;并優先參加技術交流與深造,優先使用技術資源,優先推薦參加榮譽評比與獎項評審。
生活上,為每位引進的博士免費提供一套近300平方米以上的住房;婁底市委、市政府對接漣鋼為高端人才開展專項服務,安排配偶子女在婁底市范圍內就業,對本人及家屬就醫、子女就學開辟各類綠色通道。
好“鋼”用在刀刃上
讓每一個人才都在這里發光發亮
從“生鐵”到“精鋼”,全國勞動模范肖愛達的個人發展歷程,見證著漣鋼20余年的發展脈絡。
自1999年大學畢業后入職漣鋼,他從一名普通大學畢業生成長為鋼鐵冶金博士、正高級工程師、漣鋼科學家、EVI(供應商先期介入)項目組組長,共獲得10余項國家級、省級、部級科技獎項,開發的多項產品填補了國內空白。
高強工程機械用鋼板是制造高端裝備的關鍵材料。2008年,國內工程機械用鋼市場基本被國外產品壟斷,肖愛達及其團隊為打破“卡脖子”局面,開啟長達10余年的研究探索。從第一塊板材試用,到成長為國內薄規格高強工程機械的主要供應商,漣鋼薄規格熱處理板占市場份額達70%以上。
好鋼用在刀刃上。漣鋼煉鋼,深諳“鋼”用對地方才是“好鋼”。
在漣鋼,每一個高端人才入職后,先要在煉鐵、煉鋼、熱軋、冷軋等多個生產環節跟班學習,經歷相關工序輪崗,快速適應現場、了解裝備、熟悉工藝、體驗文化,隨后再依據人才布局與個人優勢確定主攻方向。
“完成跟班學習后,想搞研發就進入工藝所全心搞研發,想成立團隊、對接市場,公司也會給予最強力的支持。”陳奎對此深有感觸,通過項目驅動培育人才,采取“揭榜掛帥”“項目制”“量身定制”等方式,充分尊重每一個人才的發展意愿,發揮特長,做到人盡其才。
肖微入職漣鋼后,先后在一煉軋廠、鋼鐵研究院(技術中心)、漣鋼電磁材料公司等單位鍛煉。她在煉鋼領域頗有建樹,漣鋼1580熱連軋項目即將落地時,因原料鋼品質與熱軋成品硅鋼質量息息相關,肖微抱著突破自我的態度,來到該項目。如今,她已經擁有自己的團隊,主攻硅鋼產品研發與管理。
同時,漣鋼還推動企業管理者與優質人才的“牽手行動”,開設對話綠色通道,博士可隨時與公司領導對話,提出想法意見,獲得項目等資源傾斜;中層管理人員與博士“一周一談”,保持零距離溝通,指導解決技術難題。
以項目攻關培育技術型管理人才,發揮高精尖技術專家優勢。目前,在漣鋼引進的高端人才中,已有1人擔任漣鋼科學家、6人擔任首席專家、4人擔任專家、8人擔任中層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