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愛國是湖南華菱湘潭鋼鐵有限公司焊接顧問,湖南省焊接協會監事長、榮譽會長,黨的十五大代表,第七屆全國人大代表。他曾多次參與中國重大項目焊接技術攻關,攻克數百個焊接技術難關,榮獲“全國勞動模范” “全國十大杰出工人” “2021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等稱號。在建黨100周年前夕,被黨中央授予黨內最高榮譽——“七一勛章”。
艾愛國于1950年3月出生,株洲攸縣人。1968年9月,艾愛國來到華菱湘鋼工作,在焊工崗位上一干就是半個多世紀。如今,74歲的艾愛國,退休后繼續留在華菱湘鋼,仍然戰斗在生產科研第一線。
進廠之初,艾愛國的師傅告訴他,當工人很簡單,就是做人、學技術、做好事情。他記住了師傅的話,把“當工人就要當一個好工人”作為自己的座右銘,從此一門心思放在學技術、 學文化上。1982年他以8項考核全部優異的成績成為當時湘潭市唯一擁有氣焊、電焊兩證的鍋爐合格焊工。1985年他光榮的成為了一名共產黨員。
對于別人稱道他“焊王”“焊神”“大師”“鋼鐵俠”等一系列的美譽,艾愛國淡然地回答,“名氣沒什么用能夠解決實際問題才是硬實力。”
1983年,國內多家鋼鐵企業聯合研制新型貫流式高爐風口,全國范圍內參加研發的有1000多人,還是焊接普通工人的艾愛國挺身而出,主動“揭榜”請求一試。他大膽提出采取氫弧焊接法進行焊接攻關,并擔任主焊手,當時這在國內并沒有先例。把鍛造出來的紫銅和鑄造出來的紫銅焊接在一起必須要加大電流增高溫度,從750、800、850攝氏度,一直到把銅加熱到900攝氏度。100多公斤的銅料被焊槍加熱到900攝氏度后產生的熱輻射,讓艾愛國吃盡了苦頭。他用濕棉被擋住身體,用石棉繩包住焊槍,在高溫材料旁持續奮戰,雙手被燙的血泡粘連,衣服被汗水浸透又被電火烤干……。5個月后經X射線檢查,艾愛國焊的21個風口全部符合國家技術標準,成功安裝到高爐上后,使用壽命比原風口延長半年,每年節能增效100萬元。由于在這次攻關中發揮了突出作用,艾愛國作為項目組中唯一一名普通工人,榮獲了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艾愛國是焊接行業高技能人才的杰出代表,在工作中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勇于自主創新。由他牽頭成立的湘鋼焊接試驗室通過了計量資質CMA認證,被評為“焊接工藝技術湖南省重點實驗室”,被中華全國總工會命名為“全國示范性勞模創新工作室”,先后參與了國內多項“大國重器”與“超級工程”建設。在湘鋼,艾愛國還有另外一個名字“艾勞模”。艾愛國12次獲得“湘鋼勞動模范”,1985年被評為“湘潭市勞動模范”,1988年獲得“湖南省勞動模范”,1989年榮獲“全國勞動模范”。 隨著影響力的逐步加大,艾愛國成為了“國家級”專家。多年來,他為冶金、礦山、機械、電力等行業攻克400多項焊接技術難題,改進焊接工藝100多項,創造直接經濟效益8000多萬元。
艾愛國全身心投入工作。白天忙碌一天,下班回家后上了樓就不再下樓,一頭鉆進焊接理論書籍中,常常研讀到深夜。正是幾十年如一日的理論鉆研與實踐操作,才練就了“鋼鐵”般的硬本領。
面對獲得的榮譽,艾愛國表示,“感謝黨和國家多年來對我的培養和教育,感謝華菱湘鋼領導的培養、重視,感謝前輩對我工作的指導,感謝我身邊同志對我工作的支持、理解和包容。對所有這些,我心懷感激之情,感恩之心。”他說,“我一定珍惜機會,倍加努力,勇于創新,敢于擔當,謙虛謹慎,以身作則,殫精竭慮,全力以赴地繼續為黨和國家、為企業、為社會多做貢獻。同時,不遺余力地做好傳、幫、帶工作,帶動更多的工人兄弟崗位成材,為我國的焊接技術再上一個新臺階而努力。”
“只要肯學,我就肯教。經驗不教給大家,不就浪費了嗎?”艾愛國要求徒弟認認真真做事,平平淡淡生活,以平靜的心態對待一切,把工作做好。艾愛國說,“ 把徒弟帶好了,國家的人才會越來越多,整個行業才會越來越好,黨和國家的事業才會更加繁榮昌盛。”
幾十年來,艾愛國帶過幾百個徒弟。華菱湘鋼技師、高級技師,高級工以上級別的焊工,80%都跟艾愛國學過藝。他們當中,有的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有的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有的是省勞模、省“三八紅旗手”等。
從2002年起,艾愛國無償地帶下崗工人和農村青年做徒弟,為湘潭市企業培訓焊工,他帶過的徒弟不下600名,其中大部分都成為大型企業的骨干。
“ 積極地做好傳、幫、帶,將自己的技能傳授給年輕人,帶動更多的工人兄弟成材,是我的責任和義務。” 艾愛國認為黨員要始終起先鋒模范帶頭作用。
艾愛國在焊接領域打拼了半個多世紀,他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尊重科學,遵守規范;埋頭苦干,道道把關;勇于創新,甘于奉獻”的焊接人精神。在他的身上體現了一名優秀共產黨員的鋼鐵意志,讓黨徽在焊接弧光中熠熠生輝,是焊接界的寶貴精神財富和強大精神力量。